礦產資源是“工業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乃“國之大者”。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绷暯娇倳浽诮o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回信中,明確指出了礦產資源及其勘查開發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時代以來,我國能源資源供需環境和安全環境正發生著重大變化,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今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強調:圍繞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全面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面對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打贏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這場攻堅戰,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聚焦戰略性礦產統籌謀劃
能源礦產資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和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期,礦產資源需求量維持高位。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我國資源需求的結構性變化將更加明顯,緊缺礦產保供壓力大。
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沖突、區域爭端頻發,礦產資源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能源資源供需版圖深刻變革。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消費國,一些重要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高,國際形勢一旦出現變化,必然影響我國經濟安全甚至國家安全。
能源礦產資源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1年11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時提出“要確保能源礦產安全”,礦產安全首次上升到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2022年12月1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
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2023年,自然資源等部門將全面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國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守住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底線。
立足當下謀長遠,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重點突出我國緊缺戰略性礦產,以重要含油氣盆地和重點成礦區帶為重點,根據地質工作程度區分基礎調查區、重點調查區、重點勘查區、重要礦山深部等“四區”,分類施策實施勘查找礦。
在區域上,油氣資源將按照“穩定東部、強化中部、加快西部、拓展海域”的思路進行部署;固體礦產將在東部攻深找盲、穩定資源供應,在西部重點突破、新增資源基地。
在礦種上,將著重加大油氣、鈾、鐵、銅、鋁、鋰、鈷、鎳等緊缺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力度,加大氦氣、銦等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
中央地方企業聯動構建新機制
找礦突破非一時之功、一級之責、一域之事,需要按照“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科技創新提質增效、市場主體找礦突破”原則,構建上下貫通、高效協同的中央、地方、企業協調聯動新機制。
推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既要政府主動提供勘查區塊,又要調動礦業權人加大勘查力度提交資源儲量。
為此,2023年自然資源部門將加大油氣等礦產礦業權出讓力度,開展“十四五”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摸清油氣資源家底;對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圈定的最小預測區加強研究分析,分批提供區塊出讓建議,加大出讓力度;進一步擴大鋰、鈷、鎳等新能源礦產區塊來源;探索建立緊缺礦產已設采礦權深部和周邊勘查機制,鼓勵“就礦找礦”;多途徑、差別化保障采礦用地合理需求。
礦業權人是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的主體。近年來,我國各礦業企業紛紛調整發展路徑,布局新能源、資源深加工領域,但多年的礦業低迷也導致了商業性礦產勘查乏力。
為了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自然資源部將研究制定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運行機制等制度性文件,完善鼓勵礦產勘查開采的政策措施,加大區塊出讓力度,引導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礦產勘查開采領域,激發市場活力,從而大幅增加商業性礦產勘查和開發的經濟體量。同時,自然資源部還將積極配合修訂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辦法,重點解決企業負擔過重問題。
2023年,自然資源部繼續加大對戰略性礦產資源調查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各部門、各地區以及全國地勘隊伍和科研單位作用,成立找礦行動組織實施機構,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專家指導組,為找礦行動實施提供重大技術咨詢,為勘查一線提供現場技術指導。
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地質找礦“國家隊”,統籌部署全國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組織實施中央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礦產調查。2023年,該局將以形成大型能源資源基地為主線,聚焦緊缺戰略性礦產,瞄準新疆、西藏、貴州、云南等工作基礎好、資源潛力大、短期易突破的地區,開展基礎地質調查、戰略性礦產資源調查、戰略性礦產勘查、水文地質調查等工作。重點圍繞羌塘、塔里木、準噶爾、鄂爾多斯等重要含油氣盆地,整合力量集中攻關,實現新區新層系新領域油氣重大突破;重點圍繞岡底斯—藏南、昆侖—阿爾金等成礦區帶,加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促進商業性礦產勘查實現找礦突破。
地方承擔著轄區內戰略性礦產調查評價、重點勘查區資源潛力評價和重要礦山深部找礦預測任務。近幾個月,各省(區、市)相繼出臺地方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以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抓手,引導要素集聚,推動實現增儲提產。
新疆正以打造戰略性礦產安全保障核心區為目標,劃定了環準噶爾、環塔里木、阿爾泰、東天山、西昆侖等“兩環八帶”10個勘查開發區;遼寧將以煤層氣、鐵、金、硼、銅、鉬、螢石等作為主攻礦種,劃定30個重點勘查區,部署8個礦產資源勘查重大工程;貴州新一輪找礦行動已完成重要成礦區帶的比選、論證,未來3年將重點實施尋找與新能源電池及電池材料相關礦產的找礦行動;青海將加大鹽湖資源勘查開發力度,重點開展柴達木盆地西部深層鹵水鉀鋰鹽勘查,深層鹵水資源可利用性研究,鋰、鈹、銅、鎳、晶質石墨、螢石等國家戰略性礦產勘查等。
以科技創新推進綠色勘查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如何正確處理保護和發展關系、最大限度降低地質找礦對生態環境的擾動?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有了堅定的回答: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全行業推進綠色勘查,在探尋金山銀山的同時留住綠水青山。
2023年,自然資源部門將統籌礦產勘查開發和生態保護,大力推進綠色勘查。
——研究完善綠色勘查開發、礦產地儲備管理要求。統籌協調戰略性礦產找礦部署與國土空間規劃布局,推動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內戰略性礦產勘查開采差別化管理政策實施。
——推進《綠色地質勘查工作規范》的貫徹實施,創新并推廣應用一批適用于綠色勘查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新工藝,落實地勘單位和礦業企業主體責任,最大限度降低地質找礦對生態環境的擾動。
——不斷完善綠色勘查標準規范體系,鼓勵地勘單位和礦業企業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綠色勘查水平。
敢擔當,更要善作為。以綠色勘查實現找礦突破,最強有力的引擎是科技創新。
當前,我國礦產勘查已從淺部轉向深部,從尋找露頭礦轉到覆蓋區找礦,從低山區轉到中高山—深切割區,找礦難度增大,更需依托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
新區找礦主要聚焦在高海拔、深切割、淺覆蓋的西部地區,亟須成礦理論指明找礦方向和快速評價技術圈定靶區;老區找礦以東部重點勘查區和礦山為主,需要“空—地—井”立體勘查技術和一體化數據處理平臺以及礦體精準定位方法。航空重力梯度等快速評價技術和高性能傳感器等技術裝備尚存在“卡脖子”現象。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家已部署有關重大重點科技項目,將著重解決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和利用中的“卡脖子”科技問題,從理論、方法、技術、裝備上建成礦產資源勘查和綜合利用的科技創新鏈條,為找礦行動提供科技支撐。未來也將在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過程中加強礦產勘查領域布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自然資源部門將勇擔“嚴守資源安全底線”的歷史重任,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打贏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這場事關國家安全、發展穩定大局的歷史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