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發布的首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傳遞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文件開篇定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黨中央認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地質礦業行業從未缺席。
2020年以來,中國地質學會已評定和公布了兩批次共50個地質文化村(鎮),認定和公布了兩批次共60個天然富硒土地地塊。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業務指導下,這兩項工作使地方村鎮發展有了新動能,地方特色經濟有了新亮點,推動了天然富硒土地開發與利用,加快了天然富硒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有力支撐和服務了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得到了基層縣市政府、地勘隊伍以及社會企業的積極響應。
“十三五”期間,地質災害防治成效明顯,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據統計,通過開展避險搬遷和工程治理等工作,全國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數由“十二五”末的1891萬人降至2020年底的1399萬人,減少了492萬人,減少26%?!笆濉逼陂g,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34218起,造成1234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60億元,較“十二五”期間分別減少47%、39%、41%。全國共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讓4296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14.6萬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50億元。
企業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之一,不少礦業企業積極響應號召,主動參與其中。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紫金礦業集團公司深入10余個?。ㄗ灾螀^)的貧困農村,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產業扶持、教育設施改善等積極回饋社會,取得明顯成效。農忙時節,西部礦業集團公司充分發揮公司幫扶成立的農業機械化服務合作社優勢,讓農戶獲得便利的同時,加快了糧食搶收進度,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全文共9個部分,包括: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這為地質礦業行業服務鄉村振興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必須堅持久久為功。地質礦業行業服務鄉村振興永不停歇,不斷提供精準支撐服務,持續提高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能力和水平。
2022年10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過渡期內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通知》提出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搞好地質信息服務等舉措。在生態保護紅線之外,加大地質找礦力度,選擇有市場前景、有資源潛力的資源富集區開展前期調查勘查,統籌安排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指標、項目、技術、資金等,在同等條件下,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原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支持。加強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治,抓好災害易發區的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等措施的落實,建立健全脫貧地區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引導和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地勘單位等積極開展原深度貧困地區現有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深入挖掘地質資料潛力,繼續開展地質資料專題服務和定制服務。積極實施原深度貧困地區地質調查,進一步摸清地質資源優勢;繼續加強原深度貧困地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助力特色農業發展;繼續加強原深度貧困地區地下水綜合調查,助力解決飲水用水難題。
今年1月,自然資源部印發的《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提出,針對農村切坡建房引發地質災害隱患,協同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制定補助、獎勵政策,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鼓勵居民自主消除已建房屋建設過程中所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
2023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2023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2023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工作會議也都就支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區域協調發展等進行部署。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當前,地質礦業行業各單位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和部局有關部署,踔厲奮發,蹄疾步穩,精準落實,努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